在高寒冻土上钻凿,在深层硬岩上开挖,在崇山峻岭间架线……作为机械化施工专家,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刘忠教授专啃“硬骨头”,总是出现在施工最困难的地方。作为学校机电工程学科带头人,刘忠和团队聚焦特种工程装备设计与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如何在复杂地形以及设备运输、动力供给受限的情况下,更加高性能地发挥机械化作业水平。
野外工程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高速铁路穿山跨河,经过地区地形多变,大型设备上不去,怎么开挖、竖杆?高海拔、高寒地区千年冻土,让普通机械水土不服,如何应对更高施工要求?特种工程装备研究应用前沿针对能源采掘、冶金矿山以及电网、高铁等基础工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通过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增加复杂地形情况下工程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投入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减少降低对农田、草地等植被资源的损耗,进而保护绿水青山,创造发展与环境和谐的社会效益。”刘忠介绍说,目前团队正进行硬岩液压钻进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电网山地施工特种运输装备研究与开发、液压凿岩冲击凿入系统波动力学研究与应用、适用于高海拔山区机械化施工的复合地基微型钢管桩基础设计施工技术及小型设备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重要课题科技攻关,他们所开发各种多功能钻机、山地潜孔钻机、自行式轻便钻机、高原型机动双绞磨机、液压凿岩机等多款工程装备,服务于广西及周边地区地质勘探、国家电网网联工程线路基础施工中,对高原硬岩、沉积岩及冻土基础钻凿施工产生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功效,减低了施工成本,减轻了高原地区工人的劳动强度,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最让刘忠引以为傲的是,参与被称作“电力天路”的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平均海拔4500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高寒地区输变电工程,不但规模大,而且穿越冻土区长,施工难度极大。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面临冬季冻胀和夏季融沉两大难题。接受国家电网科研部门的委托,参与负责工程机械化施工特征装备研究的刘忠及其团队,必须着力解决高原复杂山地微型桩施工钻机钻凿开挖、铁塔抱杆协同起吊装配等工程技术难题,将输电网基站稳稳地建设在冻土区,将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从日喀则市到阿里地区,输电线路长度1689公里,刘忠沿线考察了全部地段,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等多座高山,克服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困难,进行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刘忠联合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和技术专家,针对高原地区地形特征及重载运输困难等难点,研制了轻便型模块化基础施工钻机及其钻具,并成功应用,解决了输电线路基础孔钻凿开挖的施工需求,根据输电工程施工一线和实际工况,突破了技术瓶颈,开发了安全高效先进的基础施工装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后,刘忠与团队还参与了“川藏铁路”供电工程等。
“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目标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国家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能参与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在企业任职的经历,让刘忠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团队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