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强化学生职业伦理意识与工匠精神培育,5月11日,机电工程学院举办“师德警示教育与职业风险防范”专题教育活动。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筑牢职业伦理”为主线,通过警示教育、案例剖析、规范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技术报国、责任为先”的职业价值观,为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注入精神动力。

活动伊始,各辅导员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了师德警示教育专题片。片中结合教育部及学校通报的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了学术不端、师生关系失范等师德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并延伸至机械行业特有的职业风险。通过“技术泄密导致企业损失惨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社会关注”等真实案例,生动揭示了职业伦理失范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造成的深远危害。


“这些案例触目惊心,让我深刻认识到职业行为的边界不容逾越。”2022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孙浩诚在观影后表示,“作为未来工程师,我们手中的技术既承载着创新使命,也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理论学习环节,辅导员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重点解读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规范要求,如学术诚信、质量责任等条款。结合机械行业特点,老师还系统讲解了《工程伦理准则》《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无小事”等核心理念。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案例分析+分组研讨”模式,围绕“技术抄袭”“质量缺陷引发事故”等反面案例展开深度讨论。各班级结合机械行业实际,从技术、管理、法律等多维度提出风险防范方案。例如,针对“技术泄密”问题,有班级提出建立“分级保密制度”和“技术交接追溯机制”;针对安全生产隐患,学生建议引入“全流程质量监测系统”和“安全操作双人复核制度”。
“通过角色代入式研讨,我们真正理解了工程师的使命不仅是创新,更要对技术后果终身负责。”2022级智能制造专业学生戚立博在分享中感慨道。
最后,会上通过展示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如“两弹一星”背后的工程师精神、高铁技术突破中的工匠坚守等,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机械行业在民族复兴中的战略地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每一代工程师都肩负着科技报国的使命。”辅导员庞南霞在总结中寄语学生,“希望你们以此次教育为起点,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用职业伦理守护技术初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主题教育通过“学、思、践、悟”的立体化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师德认知与职业风险防范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师德师风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通过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开展“工匠精神”实践基地参观、组织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社会输送既有精湛技艺又具崇高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工程人才。